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

3-2 環境改變與生物生活

p53
1.人類活動會造成哪些環境改變?
2.環境改變又會如何影響生物的生活呢?
*原本有森林的地方,因為都市過度開發讓其他生物的生活空間變少,森林樹木等綠地消失且建築物幢幢。
*砍伐森林:森林的破壞和綠地的喪失,是導致二氧化碳增加的重要因素,而二氧化碳增加會造成全球的溫室效應與氣候的變遷。砍伐森林也會造成水土流失、沙漠化、地下水枯竭、地面下沉、珍稀物種滅絕、地質結構破壞、地貌景觀破壞等。
*開挖山坡地:土石流災情已經成為近年來臺灣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。山坡地濫墾濫伐,嚴重超限使用,促發土石流發生的危機。另外,開闢重大工程或拓寬產業道路,開挖山坡地的路線就愈長,水土保持不佳,就會引發生沿線山崩、土石流,造成災害擴大。
*建造水庫:興建水庫可能會阻擋迴游性魚類的遷徙活動,而中斷正常的生命週期。水庫下游的河水流量變動,使得河岸附近的生態環境受到相當程度的干擾;被淹沒的河段由原來的河流生態轉變為湖泊生態,使得原來生存於其間的生物受到影響,甚至有絕跡之虞。
*河川開採砂石:臺灣建築用砂石大部分來自河沙,濫採砂石是破壞河川最嚴重的行為,不但造成河床下陷,流沙補注不足,且會造成橋墩裸露,影響橋梁安全。
*河川污染:河川污染會破壞河川生態,也會影響人類的用水安全。養豬廢水、河床養鴨和魚塭排水等畜牧養殖廢水,是河川的最大污染源。而各種工業廢水及工廠廢料所產生的污染,有些含有劇毒,如果滲透到土壤裡,將會嚴重污染我們的飲用水。家庭中廚房或洗潔用的各種洗潔精、食物殘渣、排泄物若沒有經過下水道等設施的處理便直接排入河川中,將造成河川污染。河川生態受到影響,人類也深受其害。
*抽取地下水:會造成地下水源枯竭,以及地層下陷。

p54
◎櫻花鉤吻鮭:櫻花鉤吻鮭原生存於大甲溪上游的各主要支流中,但近幾十年來集水區的農業開發,間接破壞了植被的遮陰效果,導致溪水溫度升高(櫻花鉤吻鮭生存的限制因子為水溫不得超過16℃),同時農藥的濫用,水質的優氧化,攔砂壩的興建,將棲地的破碎化等原因,使櫻花鉤吻鮭的棲地面臨了空前的危機,數量劇減,目前僅存活在大甲溪上游武陵地區的七家灣溪的部分水域中。
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持續進行防砂壩改善工程、復舊造林、設置櫻花鉤吻鮭人工避難河道和七家灣溪護岸工程,同時設立以保育為目的之繁殖場(Hatchery),進行晶片植入研究,建構鮭魚身分認證資料庫,樹立品系,達到以基因多樣性為目的之人工復育。

p55
1.當水和空氣受到污染,會對生物和環境造成什麼影響?
2.造成水污染的主要來源有哪些?
*水污染來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為的污染源,天然污染源一般是指暴雨逕流沖刷屋頂、街道、坡地、溝渠等所帶下的汙泥或有機質;人為的污染源則來自人們各種活動及開發所產生。
*水和空氣中的毒性物質,經由飲食、呼吸或接觸等管道,而進入動、植物體內,長期影響之下,可能造成慢性中毒和各種疾病。動、植物可能面臨瀕臨滅絕的危機,也會影響到人類的身體健康。
*水污染防治我們可以做到:都市設置衛生下水道、污水處理系統;使用環保洗衣粉;不把廢棄物倒入河川中;規劃水源保護區;設置污水處理場等。

p56
1.造成「空氣污染」的主要來源有哪些?
*露天燃燒稻草產生濃煙;工廠排放廢氣;汽、機車排放廢氣;垃圾處理不當發出惡臭;動物排泄物分解時產生的惡臭;建築工地產生的粉塵等,都是空氣污染的來源。

*空氣汙染影響生物健康,造成溫室效應、臭氧層的破壞、酸雨的可能。
-酸雨:大量的廢氣排放到大氣中,使得空氣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合物等。這些物質因陽光、氧與水分等互相作用而氧化,部分直接溶解在雨水之中形成酸雨,而不溶於雨水的,則直接以極微細顆粒的形態下降至地表。
-臭氧層的破壞:臭氧層的的臭氧濃度變小,其原因在於大量的氟氯碳化物排放到空氣中,這種破壞將使得臭氧層逐漸稀薄甚至消失。大量的紫外線將可以直接照射地面,這將造成人類得到皮膚癌及白內障的機率大幅度的增加,海洋表面生活的浮游生物,也將發生死亡的危機。農產品也因而發生病蟲害病變,導致產量大減。
-溫室效應:工業革命之後,大量的化石原料被利用為能量的來源,這些化石原料在燃燒之後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,破壞原來在大氣層的平衡;這些過多的溫室氣體,吸收大量的熱能輻射到地表,使得地表溫度逐漸升高,導致所謂溫室效應的加強。溫度上升的同時也造成生態極大的改變。農作物除了受到周遭環境溫度的改變影響外,因高溫引發的各種病蟲害也將使農作收穫受到極大的影響,更對世界糧食的生產造成重大的傷害。

2.有哪些方法可以減少空氣污染?
*多種植樹木以淨化空氣;採用電動機車;汽、機車使用無鉛汽油;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等。

p57
行政院環保署自西元1992年起,建立並推動我國之「環保標章制度」,以「一片綠葉包裹著一個地球」的圖樣做為環保標章。

沒有留言: